
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鴻海(2317),董事長郭台銘在股東會上表示:「今年起的未來3年,是鴻海集團走向大數據、人工智慧(AI)、工業互聯網的『工作年』。」之後隨即拋出震撼彈,郭董親自下達「人力降本勢在必行」指示。根據鴻海內部評估,今年6月底時鴻海集團總人數約為69萬人,可精簡34萬人後,預估可節省下人力成本約新台幣2300億元(510億元人民幣)。
據本刊調查,鴻海內部資料顯示,此次精簡人力後省下的2300億元,其中1350億元(300億人民幣)將作為保留盈餘,225億元(50億人民幣)將投資AI Landing Co.,720億元(160億人民幣)將投入自動化、機器人以及六流大數據等領域。
郭台銘說,「在10年前就決定用機械人來取代人力。」鴻海內部已經規定,5年之內,所有的直接作業員3D(Dirty、dull、dangerous)崗位,都可用機器人取代掉。
鴻海是最早西進中國的科技廠之一,2010年全盛時期時全球員工突破百萬大關,是最大的民間企業,其中光是中國就擁有百萬員工,以深圳龍華廠的員工數最多,甚至一度逼近70萬人,比台灣部分縣市的人口還多。
儘管鴻海之後在中國煙台、四川,以及印度、巴西等地陸續設廠,並致力提高自動化製程的比例,希望能夠降低作業員的人數;但依據鴻海年報資料顯示,2015年、2017年時,鴻海全球員工數仍突破80萬人大關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郭台銘將投資225億元的AI Landing Co.公司,其實大有來頭。它是由曾建立Google Brain團隊、以及曾任百度首席科學家領導AI部門的吳恩達所成立。
吳恩達在2017年3月下旬離開百度後,7月就開始與鴻海達成戰略合作關係,12月中正式宣佈成立AI Landing,集兩家的核心能力打造 AI 技術、人才和系統。

郭台銘曾表示,為了提質增效(提升品質增加效率)、降本減存(降低成本減少庫存)競爭力,將以雲、移、物、大、智、網+機器人」為戰略方向、六流大數據為基礎,迎接萬物聯網的時代。(撰文:魏鑫陽)
更多壹週刊報導
